【世界粮食日】福利部应从“白旗运动”吸取教训

社青团全国署理团长暨彭亨州丹那拉打区州议员张玉刚于2021年10月15日(星期五)关于“世界粮食日”的文告:1979年,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决定从1981年起,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,旨在促进人们重视粮食生产,加强全世界的政府、企业、非政府组织、媒体和公民社会对饥饿问题的认识,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享有健康膳食,不受饥饿困扰。

每当说起粮食安全,人们普遍都以为是要生产足够的粮食。然而,完整的粮食安全概念,不只是生产足够的粮食,也要确保市场供应稳定、易于获取乃至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健康膳食的基础。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国家,我们都以为粮食危机这种耸人听闻的事情,只会出现在那些天灾频发、战乱不休的国家。

可没想到,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,彻底暴露了我国粮食体系的脆弱易碎,不只是农民收成滞销或粮食销售通路受干扰,因行管令而失去收入的人士也激增,不得不接受紧急粮食援助。2021年6月第三度实施的全国封锁令,行管令一再无限期延长,导致许多民众生计受到影响,失业率遽升,轻生案件激增,民间发起的“白旗运动”(#BenderaPutih),把人民的怨恨情绪推向最高潮。

可以说,首相慕尤丁的政权之所以会倒台,这股民怨有最直接影响。时过境迁,如今我国仿佛已经回到昔日风调雨顺的日子,但是民间挂白旗向外求援的惨况历历在目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反思和检讨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,万一再次爆发类似危机,我们是否能够做好应对准备,未雨绸缪?在这一场危机,本应直接负责社会福利和援助的妇女、家庭及社会发展部,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。

社会福利部(JKM)仿佛不懂得如何与其他部门协调危机管理工作,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和救济需要援助的群体,导致本应由福利部负责的救济援助工作,被非政府组织、慈善团体和政治人物所取代。也许,被动的全国性救济工作,可以归咎为福利部本身人手不足和缺乏实时数据,但是连国家安全理事会(MKN)主动针对小社区颁布的加强行管令(PKPD),

福利部也无法为加强行管令地区的居民提供全面援助,必须依靠社区组织或政治人物负起自救自助的工作,这实在说不过去。更为可悲的是,为了应付这项紧急人道危机,时任首相慕尤丁不得不拨款30万令吉予所有国会议员,包括反对党国会议员,以为各自的选民提供“食物篮”援助(Bantuan Bakul MAkanan),再次凸显福利部的尴尬和被动。10月16日的世界粮食日,政府,尤其是福利部,应该通过这一天反思该部门在“白旗运动”的被动和缺失,重新检讨与各部门如国家灾难管理机构(NADMA)或县级天灾行动控制中心(PKOB)的协调关系,加强救济工作的积极主动,不要在危机灾难时刻变成路人甲。

Exit mobile version